每年9月是幼兒園新生入園的時間,所有的幼兒園里必定家長集聚,幼兒哭聲一片。幼兒園為了迎接這一年一次的“哭潮”也是絞盡了腦汁。
新生入園——對于幼兒和家長來說,同樣都要經受分別的陣痛。那些哭喊、抽泣、尖叫以及幼兒請求父母留下來時的絕望,都足以把爸爸媽媽的心撕成一塊塊兒碎片。面對幼兒園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,孩子的焦慮情緒自然難免。但如何才能減輕幼兒與家長的入園焦慮呢?作為幼兒園,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開展工作——入園前的準備工作與入園后的適應工作。
一、入園前的準備工作,是減輕幼兒入園焦慮最重要的前提。而入園前準備又分為心理準備與物質準備
(一)心理上的準備,對幼兒來說至關重要。所謂入園焦慮:就是幼兒突然進入幼兒園這個陌生環境,心里焦急憂慮造成的。主要表現為哭鬧、拒絕、發脾氣,食欲變化和睡眠結構紊亂、排便習慣改變等。要解決這種焦慮,首先應讓幼兒熟悉幼兒園,熟悉老師,喜歡幼兒園。這樣才是減輕入園焦慮的基礎,幼兒適應的才會更快一些。幼兒心理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?
1、幼兒報名后,立即召開全園家長會,充分做好家長工作
要想減輕幼兒入園焦慮,做好幼兒的心理工作,做好家長的焦慮情緒是關鍵。當幼兒入園后出現焦慮情緒時,家人也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焦慮,這種焦慮情緒反過來會直接影響幼兒。如果家長對幼兒園不了解、不放心,這會讓幼兒對幼兒園造成嚴重戒備心理,影響她融入集體生活。因此幼兒入園報名后,應立即召開全園新生家長會,讓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園概況及園里作息制度,以及幼兒入園后可能會出現哪些焦慮現象,幫助家長做好心理上的預防工作;初步了解教師會做哪些工作來緩解幼兒的焦慮情緒等。
此次家長會目的:首先是穩定家長情緒,消除家長消極的心態,讓家長充分信任幼兒園和老師。其次;教會家長如何做好幼兒焦慮情緒的緩解工作。
2、積極做好家訪工作
新生報名分班后,負責新生班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做好家訪工作。家訪是減輕幼兒入園焦慮的重要一步。寶寶在自己的家中初次見到老師,會感覺老師像自己的朋友一樣,比較容易產生親切感,容易和老師熟悉、溝通;同時家長也可以初次熟悉老師;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幼兒家庭成長環境與家長教育理念的第一步。在這一環節里,教師、幼兒、家長可以輕松的互相認識、初步了解、成為朋友。
3、通過郊游的形勢,全班幼兒、家長互相認識,在游戲中幫幼兒建立初步的伙伴關系
班級教師可以利用暑期的周六或周日,組織全班幼兒與家長一起到附近公園游玩,組織一些快樂的親子游戲,讓大家互相認識熟悉。家長之間通過互相交流,在為幼兒樹立榜樣的同時幫助幼兒主動與其他同伴交流成為朋友;或以居住地劃分幫幼兒建立固定的伙伴群,回家后可由家長帶領經常一起玩耍。入園時可結伴入園。有好朋友與其一起入園,幼兒會比較容易且愉快地融入幼兒園這個集體。積極地分散了幼兒入園的焦慮情緒。
4、做好入園前的班級適應工作
入園前,在教師的安排下,家長可帶幼兒到幼兒園熟悉環境,參觀班級教室、臥室和活動室等各種場地,還可以組織幼兒親子游戲。游戲之余,教師與家長親切交談,讓幼兒感受父母與教師很熟悉,以促使幼兒放心地與教師交往。同時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,可適當的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,幫助幼兒學做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如:“吃飯、盥洗、穿脫衣服、獨立入睡等,這樣幼兒入園后不會有過多的顧慮。幼兒在園停留兩三個小時,幼兒園還可以安排幼兒在園吃完午飯以后再回家,借此讓幼兒熟悉幼兒園的杯子、碟子等個人用具,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規律,并且學看幼兒園的各類標記! 在這樣三四天‘游玩’后,能幫助幼兒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,減輕幼兒入園的焦慮情緒。
5、新入園幼兒可先送半日
對于新入園幼兒來說,雖然已經在園適應過了,但離開家長自己在幼兒園還是第一次,因此可以先呆半天,縮短焦慮得時間;但應讓幼兒在園午睡,培養他在新環境里獨自睡覺的膽量;等逐步適應后,再安排在園度過一整天。在漸進的過程中,自然而然地就不會發生嚴重的哭鬧現象了。在循序漸進中適應的幼兒,焦慮情緒也會循序漸進的減弱!
(二)做好物質準備:幼兒入園的物質準備,是幼兒唯一非常熟悉、親切的物品,也是幼兒孤獨無助時的心靈寄托。
1、與幼兒一起準備入園用的書包
家長陪幼兒一起買新書包,選幼兒喜歡的,寫上幼兒姓名。內放備用衣褲、鞋襪。以備拉尿后更換。其他家人可贈送禮物,祝賀幼兒長大進入幼兒園。從而激發幼兒入園的積極性,同時減輕幼兒入園的心理顧慮。
2、為幼兒準備一個喜歡的玩具
幼兒入園后難免會有焦慮情緒,這時也缺乏安全感,所以先不急于讓他玩幼兒園的玩具。抱著自己熟悉喜歡的玩具時,心里有了寄托,幼兒焦慮情緒會得到緩解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幼兒會慢慢接納幼兒園的玩具,還會與同伴交換自己的玩具,進行交往能力的鍛煉。
二、入園后應做好哪些工作?
幼兒入園的前期工作準備充足了,后期工作就會輕松很多。幼兒入園后,教師最重要的工作是與家長及時溝通,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園表現,幫助家長做好相應的輔助教育工作。
1、幼兒入園后,通過游戲與肢體語言安撫幼兒
游戲,會使幼兒在園的活動充實有趣,積極緩解幼兒入園的焦慮情緒。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表現,用關愛的目光、鼓勵的微笑、贊美的語言、親切的擁抱來與幼兒進行交流,幫助他們消除不安,使他們逐步對教師產生親切感,形成依戀。
2、多與家長溝通,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表現
“幼兒在園每天干什么?表現怎么樣?”這些問題是很多新入園家長都關心的,俗話說“百聞不如一見”,教師可以用最直觀的方式,如照相、錄像等將幼兒一日活動客觀地記錄下來,在離園時請家長觀看;與此同時,還可利用“家園聯系欄”向家長介紹幼兒一天的活動內容與生活情況;還可以利用現代化通訊手段,將家長最關注的問題通過“打電話”“手機短信”、“電子郵件”“QQ聊天”等形式及時與家長溝通,以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及焦慮心情。
3、堅持送幼兒入園,進行正面教育
每天堅持送幼兒入園,這是幼兒對環境由陌生到熟悉的主要途徑。幼兒入園后,教師應幫助家長做好家庭輔助教育。提醒家長,回家在與幼兒交流時,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導向,不要問一些消極的問題如:“有小朋友打你嗎?”、“搶你的玩具了嗎?”等,這會讓幼兒情緒消極,不喜歡上幼兒園。家長應在和老師溝通的基礎上,從正面引導幼兒如:“今天你得了一個小五星,真棒!明天我們還去幼兒園,得一個大五星好嗎?”……用積極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,多鼓勵幼兒正確的行為,以此幫助幼兒與老師、同伴建立良好的感情,讓幼兒感受到上幼兒園的快樂。從而喜歡上幼兒園。
4、根據幼兒不同表現,與家長座談
每個幼兒表現都不相同,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表現、父母的不同關注點,組織不同類型的小型座談會,有的放矢地向父母介紹一些有效的育兒經驗。通過座談,將教育理念與方法盡量做到家園一致,使不同類型的幼兒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提高。
九月是新生家長、幼兒共同緊張焦慮得月份。但通過幼兒園全面細致的準備后, 家長、幼兒不再有強烈的焦慮情緒。新生家長將會期待幼兒入園,再也不會出現“九月哭潮”了。雖然在整個準備過程中,幼兒園、教師要付出很多時間與經歷,可對于新入園幼兒與家長來說,再也不用經歷分離的痛苦,做好充分準備,快樂的迎接九月新生入園的日子吧!